摘要:
本文將介紹在 Mac 上存取「立即刪除」的 3 種實用方法與復原因點選「立即刪除」導致檔案被刪除,並將此功能與垃圾桶進行比較。
「Mac 上的立即刪除」功能可讓您跳過 Mac 垃圾桶並永久刪除 Mac 上的檔案。執行此操作後,將出現一個彈出窗口,提醒您無法撤銷此刪除。
「立即刪除」選項無需將檔案移至「垃圾桶」然後清空它們,而是可協助您立即擦除所選檔案並加快 MacBook Pro/Air 上的刪除過程。
以下是在 Mac 上存取「立即刪除」的 3 種實用方法。繼續閱讀以了解詳細資訊。
與將檔案移至垃圾桶(您可以隨時復原 Mac 垃圾桶資料)不同,「立即刪除」功能是不可逆的。當您選擇它時,它會立即刪除所選的資料,並且在 Mac 上不可用。
請依照以下步驟存取Mac 垃圾桶中的「立即刪除」:
步驟 1. 將要刪除的項目拖曳至垃圾桶,或您可以使用 Mac 上的「移至垃圾桶」捷徑。
步驟 2. 打開垃圾桶,然後選擇該項目。
步驟 3. 右鍵點選它,然後在展開的選單中選擇「立即刪除」選項。
您可以在垃圾桶中撤消“立即刪除”以復原檔案嗎?閱讀這篇文章來解決這個問題。
您也可以在 Mac選單欄中找到「立即刪除」選項。請依照以下步驟操作:
步驟 1. 選擇檔案,然後在選單欄中選擇「檔案」。
步驟 2. 按鍵盤上的「Option」鍵以顯示「立即刪除」選項。
步驟 3. 點選「立即刪除」永久刪除所選的檔案。
刪除檔案的一種快速簡便的方法是使用捷徑。請依照以下步驟操作:
步驟 1.選擇您要永久刪除的檔案。
步驟 2. 按「Option+Command+Delete」開啟「立即刪除」確認對話方塊。
步驟 3. 點選「刪除」或「取消」。
許多用戶報告說,他們無意中使用了「立即刪除」選項,導致檔案立即刪除,而不是移至垃圾桶。
當我刪除檔案時,會顯示警告視窗“此項目將立即刪除。您無法撤消此操作。”它帶有取消和刪除按鈕。如果我選擇刪除,檔案將消失,並且無法在垃圾桶資料夾中找到。來自蘋果社區
假設您也遇到過這種情況:檔案已立即刪除,而不是移至垃圾桶,因此您無法使用垃圾桶的「放回」選項來復原誤刪除的檔案。
不用擔心!透過點擊「立即刪除」刪除的檔案/資料夾可以使用專業的資料救援軟體、 EaseUS Data Recovery Wizard for Mac 來復原。
它可以復原 Mac 上已刪除的檔案,包括刪除的照片、影片、檔案、iMessage等。
注意:停止使用儲存已刪除檔案的磁碟。大多數誤刪除的檔案都是可以復原的,無論透過什麼方式,只要新的資料不覆蓋已刪除的檔案即可。
請依照下列步驟復原「立即刪除」功能刪除的檔案:
步驟1. 選擇丟失資料和檔案的磁碟位置(可以是內接HDD/SSD或可移動儲存裝置)。點擊掃描按鈕。
步驟2. EaseUS Data Recovery Wizard for Mac將立即掃描您選擇的磁碟卷,並在左側面板上顯示掃描結果。
步驟3. 在掃描結果中,選擇檔案並點擊立即恢復按鈕將資料救回。
事實上,立即刪除和清空垃圾桶的差異並不大,兩者都能達到相同的結果:永久刪除檔案。以下是使用這兩種方法永久刪除資料的經驗。您可以選擇更適合您的操作。
兩種方式都必須先選擇檔案並將其移至垃圾桶。使用「立即刪除」捷徑比清空 Mac 垃圾桶更快。您可以閱讀本文,以了解有關清空垃圾桶以及在 Mac 上永久刪除檔案的其他方法的更多資訊。
本文討論了在 Mac 上存取「立即刪除」的 3 種實用方法,包括在 Mac 垃圾桶中選擇立即刪除、從 Mac 選單欄執行它以及使用 Mac 快捷方式。安裝 EaseUS Mac資料救援軟體來復原因點擊「立即刪除」或其他意外刪除的檔案。
以下是人們在搜尋「立即刪除 Mac」時也會提出的問題:
請依照以下步驟在 Mac 上關閉立即刪除:
步驟 1. 轉到 Mac 終端機。
步驟 2. 輸入 sudo rm -ri ~/.Trash 並按「Enter」。
步驟 3. 刪除 .Trash 資料夾中的所有檔案和資料夾,然後刪除 .Trash 資料夾本身。
步驟 4. 輸入 Yes 並在每次出現提示時按下「Return」。登出您的帳戶並重新登入。
請按照以下步驟跳過垃圾桶並刪除檔案:
步驟 1. 選擇檔案,然後在選單欄中選擇「檔案」。
步驟 2. 按鍵盤上的「Option」鍵以顯示「立即刪除」選項。
步驟 3. 點選「立即刪除」永久刪除所選的檔案。
如同彈出的視窗提醒所示,您無法在 Mac 上撤銷立即刪除。但您可以使用專業的資料救援軟體(例如 Mac 版 EaseUS Data Recovery Wizard)來復原永久刪除的檔案。
以下是在 MacBook Air 上使用「立即刪除」功能的 3 種實用方法:
相關文章
如何在Mac上開啟損毀的Word檔案 & 復原刪除的Word
如何修復和恢復 Mac 上未初始化磁碟的資料 [macOS 13/12/11]